阿瓦鲁阿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医院ldquo大感染模式rdq [复制链接]

1#

感染-感控-微生物“三位一体”是中山大感染模式的核心内涵及发展基石。实践证明,这一模式更好地保障了医疗质量与安全。

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,让感染病学科如坐“火山口”,经受种种压力测试;疫情也是一块试金石,医院脱颖而出。

在业内,医院(下称“医院”)感染诊疗与防控中心早已赫赫有名,堪称标杆。日前,该中心斩获“年度上海市质量金奖”,成为获得该奖项的最年轻科室。

在获奖感言中,医院感染诊疗与防控中心主任胡必杰表示,感染-感控-微生物“三位一体”是中山大感染模式的核心内涵及发展基石。实践证明,这一模式更好地保障了医疗质量与安全。

在不少人的理解中,“感染”和“感控”,一个偏技术,一个偏行*,甚至将它们混为一谈。医院是如何形成“三位一体”的大感染模式的?医院有何借鉴之处?疫情中暴露了感染病学科的哪些问题?对此,健康界采访到了胡必杰教授,对如上问题进行解读。

医院感染诊疗与防控中心主任胡必杰

中山“大感染模式”强在哪儿?

在医院,“三位一体大感染”是一个提倡了很多年的理念,近年来才得以真正实现。背后也是经历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。

胡必杰告诉健康界,将感染、感控、微生物进行整合有其天然原因,即他们是跟感染的诊断、治疗和预防相关的三个部门。其中,感染的诊断,由检验科的微生物实验室进行;感染的治疗,是大内科的感染病科负责;而医院感染管理则属于职能科室。

事实上,这三个部门在各自的领域里面都处于弱势地位。他介绍,微生物在检验科没有生化强大,说起来就是“赚的钱不多”,所以在检验科经常不太受重视;感染病科,因为不像心内科、呼吸科,能看更多的病人,盈利比较少,甚至亏损,所以也不太得到重视;医院感染管理科在职能科室里,肯定没办法跟医务科、科研科相比,甚至不如教育科。

十几年前,胡必杰就提出设想,将这三个弱势科室整合起来,弱弱弱联合,变一个强的科室,在医院里建立一定影响力,使感染病的诊治和防控可以做得更好。医院感染科兼感控科主任曹斌也是“三位一体”模式的倡导者,他认为,根据国际相关文献,“三位一体’”的模式最有利于感染病学科的发展。

然而当时在医院,胡必杰兼管感控和微生物两个科室,离“三位一体”还有一定的距离。直到6年前,他抓住一次建言机会,提出希望医院成立一个真正的感染性疾病科,医院领导的肯定和采纳。于是,医院首创性地将感染、感控、微生物合体,改建成立感染诊疗与防控中心。

“弱弱弱联合”的设想终于实现了,胡必杰也明显感受到,这一模式非常有利于感染病的快速、精准诊断,以及快速治疗。在感染防控上,医院率先尝试从微生物层面做感控,成为“精准感控”的引领者。凭借先进的感染诊疗技术、防控手段,中山感染逐渐声名鹊起,成为业内标杆。昔日的三个弱势科室,如今成为最强典范。

医院感染团队业务学习(受访者供图)

各医院可探索自己的“大感染模式”

需要指出的是,并非一个人兼任三个科室的主任,才叫“大感染模式”。胡必杰介绍,目前自己在医院兼任感染科、感控科两个科室的主任,而微生物依然归检验科管理,但这并不妨碍三个团队进行学习交流和业务配合。从两年前开始,每周二晚上5:00~8:00,医院感染、感控、微生物团队雷打不动的业务学习、科研探讨时间,如今已形成机制。

“总的来说,大感染模式要求管理者是懂感染的临床医生,还要懂微生物、抗生素,懂感控。”据其介绍,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上一任主任委员王贵强教授,这一任主任委员李太生教授,都是“医院感控科主任”的倡导者。如此,将非常有利于学科的发展,也才真正能够把感控工作做好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医院并非像医院这样,一位管理者兼任两职。胡必杰认为,医院情况不同,医院感染病科医生水平高,可以兼任感控科主任;医院感染病科水平不高,而感控科护士或公卫医生反而能力很强,就可以由感控护士或公卫医生去做感控科主任,同时再由懂感染病的医生兼任感控科副主任。“不必拘泥主任由谁担任。总的原则,是两个科室、两个专业人员应当紧密结合起来,相互配合和支撑,就能把感染、感控做好。”

人才培养也是实现大感染模式的重要基础。“目前可培养的人才是有的,关键在于让临床医生愿意放弃部分临床工作,去做感控、做微生物。”胡必杰说,医院里面有相应*策的支持,毕竟医生放弃部分临床工作,势必影响其业务收入、职称晋升。

但医院不存在这样的问题。医院现有的大感染模式培养体系,感染科主治医生都要被派去感染管理科、微生物实验室轮转,每次待上三个月,还要参加每周二晚上的业务学习。氛围加上轮转、培训,随着时间的积累,能力慢慢就提升了。

医院感染诊疗与防控中心主任胡必杰查房(受访者供图)

疫情暴露国内感染病科“软肋”

“大感染模式”的探索,让医院的感染病科地位有所提升。在感染病科设立之后,其他科室遇到疑难的、合并的感染性疾病时,就会让感染病科的医生去会诊,明确病原学诊断,为病人制定更合理、精准的抗感染治疗方案,以及如何正确地使用抗生素等。

然而由于历史原因,我国感染病学科的发展还存在很多不足,这也是近年来胡必杰一直在思考的事情。

“国内的感染病科大多由传染病科转变而来,因此不论是感染病科业务的开展,还是感染科医生的专业能力,常局限于传统的病*性肝炎,尤其是乙肝、丙肝的角色定位上。”但事实上,这只是感染病学科其中的一部分。

按照国际要求,除了诊治传染病,感染病科医生更多时候是处理没有传染性的感染性疾病,比如中枢感染、骨关节感染、败血症、心内膜炎、肺部感染、腹腔感染、皮肤软组织感染、以及各种免疫抑制患者感染等等。感染病科需要对各类细菌、真菌都熟悉。此外,还要协助全院各科室治疗有感染情况的病人,审核高级抗菌药物的使用。对一些重症的感染导致的呼吸衰竭、肝肾功能衰竭,以及电解质混乱等,也要会处理。但目前国内的感染病科与国际标准相比,差距还很大。

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,更是暴露了国内感染病科发展的“软肋”。在面对以呼吸道感染为主的全身病*性疾病时,其综合应对能力、组织能力还比较薄弱。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疫情暴发后,医院都是呼吸科、重症医学科冲在前面的原因。

不仅如此,感染病科对于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力也存在不足。当医院组织ICU医生、呼吸科医生等对重症患者进行多学科会诊时,感染病科医生总体表现相对较弱;此外,一些重危病人到最后阶段会继发细菌、真菌感染,感染病科在合并细菌、真菌感染应对上,处置能力也不够。

感染团队4位临床医生、2位感控医生参加抗疫(受访者供图)

多项培训项目已经应运而生

同样地,对于感控科而言,“如果感染防控做好了,耐药菌防控做好了,手术和肿瘤化疗就成功了一大半。如果因为感染导致手术失败、肿瘤治疗失败,将是对医疗质量与安全极大的影响。”胡必杰说,从二、医院的组织管理和专业人员的队伍建设看,我国感控科情况相对比感染病科要好些,这得益于年非典之后的强化建设,但仍暴露出综合能力方面的不足。“医院里,地位和话语权还不够高。”

在胡必杰看来,要想解决这些问题,卫生行*管理部门应从顶层设计上,医院进行感染病学科的建设、人才的培养,增加相应投入。从学会、协会层面,他介绍,在刚刚结束的全国细菌感染和耐药防控年会上宣布,已经启动的培元计划、培微计划、培英计划,以及中国感控医生研修项目(SHIP),增加了专业人员能力提升的学习途径。

同时他也注意到,医院管理者不是不重视感控,尤其受疫情影响更知道了感控的重要性,然而知识上还存在一定不足,不知道如何发力,因此有必要组织一些院长培训班,加深管理者对这方面工作的理解。“医院管理者知道感控的正确配置应该是怎样的,才能真正将感控工作做好。”胡必杰说。

每一个科室都会遇到感染性疾病诊治,以及感染防控的问题。胡必杰表示,感染、感控两个平台科室强大了,检验科的微生物做好了,三者之间通力协作,可以更好地服务所有的临床科室,保障临床科室更高质量地完成医疗任务,为患者安全保驾护航。

医院感染团队合影

作者丨健康界刘文阳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